法哈牛镇法哈牛村舞蹈队(法哈牛学校官网)
法哈牛镇的历史沿革
法哈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初期法哈牛镇法哈牛村舞蹈队,那时此地驻有一支军队,因此得名为法哈牛录。这个地区在解放前的各个时期都隶属于三区。新中国成立后,法哈牛仍保持着这一归属,1949年以后,它简称为法哈牛,并划归到十区管理。1956年,法哈牛经历法哈牛镇法哈牛村舞蹈队了一次区域合并,与大民屯区合并。
法哈牛旧称法哈牛录。清初法哈牛录驻守此地,故得名法哈牛录。法哈牛所辖地区,解放前各个时期均属三区。解放后仍属三区,1949年以后简称法哈牛,1949年划归十区,1956年合并于大民屯区,1958年10 月属大民屯人民公社,1961年由大民屯公社划出,成立法哈牛公社。1983年该称法哈牛乡。
法哈牛镇的地势属于辽河冲积平原,气候属于北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,四季分明,自然资源丰富,为投资发展的理想之地。尤其引人注目的是,法哈牛镇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,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,年产量可观,原油达到100万吨,天然气更是达到8000万立方米。
新民市法哈牛乡八塔营子遗1956年出土。新民市法哈牛乡八塔营子遗址位于法哈牛镇巴图营子村。因发掘地而定名。1956年发现并出土,辽宁省博物馆发掘清理。该墓结构为圆形窿顶,内有仿木砖柱,造型似毡帐。
法哈牛镇位于中国东北的沈阳新民市东南部,距城市中心约29公里。它的地理位置优越,东与胡台乡接壤,南与辽中县和于洪区相连,西界前当堡镇,北与张家屯乡为邻。交通便利,京哈公路贯穿而过,各乡村之间通过沙石路相连。法哈牛镇行政区域总面积为101平方公里,包含159150市亩土地。
法哈牛镇历史沿革
法哈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初期,那时此地驻有一支军队,因此得名为法哈牛录。这个地区在解放前的各个时期都隶属于三区。新中国成立后,法哈牛仍保持着这一归属,1949年以后,它简称为法哈牛,并划归到十区管理。1956年,法哈牛经历了一次区域合并,与大民屯区合并。
法哈牛旧称法哈牛录。清初法哈牛录驻守此地,故得名法哈牛录。法哈牛所辖地区,解放前各个时期均属三区。解放后仍属三区,1949年以后简称法哈牛,1949年划归十区,1956年合并于大民屯区,1958年10 月属大民屯人民公社,1961年由大民屯公社划出,成立法哈牛公社。1983年该称法哈牛乡。
辽中区下辖15个镇:六间房镇、朱家房镇、于家房镇、肖寨门镇、杨士岗镇、刘二堡镇、潘家堡镇、冷子堡镇、养士堡镇、牛心坨镇、满都户镇、老大房镇。
法哈牛镇的领导分工
党委书记 廉庆龙 负责我镇全面工作镇 长 边疆 主持政府工作;分管财税、统计、农经工作等工作。
法哈牛镇政府驻法哈牛,辖20个村委会:小三家子屯、前沙河、山环、新安、王家岗、法哈牛、勃林子、后沙沟、巴图营子、荒山、李家套、东升堡、五道沟、荣胜堡、赖花堡、韩三家子、兴盛堡、虎家屯、兴隆桥、孙家套 。
然而,1961年,法哈牛又从大民屯公社独立出来,成立了自己的法哈牛公社。到了1983年,法哈牛乡的名称正式启用。最后,在1994年,法哈牛乡被撤销,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法哈牛镇,标志着这一区域的历史变迁与发展。
这里以水稻生产著名,拥有4万亩优质清水大米种植区,年产量达到3000多万公斤,是沈阳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。此外,法哈牛镇还大力发展棚菜产业,种植西红柿、芸豆、黄瓜和茄子等蔬菜,冬季和春季的蔬菜产量达到1亿公斤。